你的位置:首页 > 健康教育 Healthcare

守护“心”健康,点亮幸福生活

发布时间:2025-10-09

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,它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、感受、行动,以及如何应对压力、与人相处、做出选择。真正意义上的健康,是身心统一的健康。我们如何更好地守护这份珍贵的“心灵阳光”呢?

一、 打破误区:心理困扰是寻常事,积极求助是明智举

许多人将“看心理医生”与“得了精神病”错误地划上等号,因而感到羞耻和恐惧。事实上,寻求心理帮助,是一种积极、主动的健康管理行为,就如同定期体检、健身锻炼一样寻常。它代表着我们愿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自己、关怀自己,这恰恰是自尊、自信和负责任的体现。对于常见的心理困扰,及时的心理咨询和疏导能有效防止问题恶化,帮助我们更快地恢复心理弹性。

二、 聚焦关键期:全生命周期心理护航,一个都不能少

l 儿童与青少年时期 这是心理和行为模式发展的关键期。孩子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、厌学、情绪暴躁、拒绝沟通或网络依赖等问题。这些往往是他们内心困惑与求助的信号,而非简单的“不听话”。早期的科学评估与干预,能为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,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的风暴期。

l 孕产期阶段 从备孕、怀孕到产后,女性经历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。产前焦虑、产后情绪低落甚至抑郁,并不罕见。这并非母亲的“过错”,而是需要专业关怀和家庭支持的正常反应。

l 更年期及老年期 面对身体的转变、社会角色的转换,更年期及老年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、孤独感、睡眠障碍等问题。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,是保障其生活质量、实现成功老龄化的重要一环。

三、 识别与行动: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
1. 学会识别求助信号:

当以下迹象持续存在(如超过两周),并且明显干扰到您的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社交或家庭生活时,请务必高度重视:

Ø 情绪持续低落、悲伤、空虚,或异常烦躁、易怒。

Ø 对以往热衷的活动、爱好彻底失去兴趣。

Ø 睡眠模式显著改变(失眠或过度睡眠)。

Ø 食欲或体重发生巨大变化。

Ø 难以集中注意力、记忆力减退、优柔寡断。

Ø 感到疲惫、缺乏精力,甚至出现无价值感或绝望感。

2. 掌握日常调适方法:

心理保健应融入日常。您可以尝试:

² 维持规律生活 保证充足睡眠,均衡饮食,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。

² 构建支持系统 主动与家人、朋友保持坦诚的沟通,分享快乐与烦恼。

² 培养积极兴趣 留出时间给自己,从事能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的活动。

² 学习放松技巧 练习深呼吸、正念冥想等,帮助身心在压力下放松。


  • 附件下载: